2023年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等八项行动。港口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支撑“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日前,华东师范大学与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上海联合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
该指数首次以船舶轨迹大数据(AIS)、卫星夜光遥感数据、网格人口数据、POI数据等动态时空大数据为依托,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港城互动协调的理念,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指数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港口生产活力、港口运输活力、港口服务活力和港口辐射活力。此次指数分析选取中国企业已竣工移交或参与投资运营的港口项目共计50个,以及用于横向比较的38个港口,收集整理2013年至2022年数据进行多年度时间序列对比和横向比较,旨在对中国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进行系统评估,深化港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促进海上互联互通。
据项目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列辉教授介绍,十年来中国企业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整体发展活力指数快速提升,平均得分从2013年的71.98分增加至2022年的75.33分,增长了4.7%,见图1。这些港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撑。非洲和欧洲的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增长最为明显。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三年的大背景下,这一成绩更加引人注目。
图1 2013年至2022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平均分情况
分指数看,在港口生产活力方面,与2013年相比,2022年50个港口的生产活力指标得分都有所上升,平均分上涨了6.40分;运输活力指标由2013年的65.9上升至2022年的66.2,增长波动较大,主要受疫情和地区冲突的影响很大;在港口服务活力方面,与2013年相比,2022年有40个港口的服务活力指标得分都有所上升,其中比雷埃夫斯港、昆波特港、哈里发港涨幅最为显著。
中国企业承建或投资运营的港口兼具经济效益和行业价值。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的承建或投资运营为港口城市和东道国带来成倍增长的货运流量, 2022年每个港口的平均船舶挂靠量是2013年的1.1倍,大中小型港口均呈现显著的增长态势。见图2、图3。
图2 2022年投资运营港口发展指数
图3 2022年承建港口发展指数
与会专家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进行了深入研讨。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本次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的发布将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估港口发展,为港口行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推动港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国际贸易和海上运输的安全与效率意义重大。同时他还指出,“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活力指数首次发布,其背后是学者与记者的卓越合作。华东师范大学是学术机构,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媒体机构。这一指数的编制突显了合作与融合的重要性,记者与学者的协作使评估变得更加全面、贴近实际。徐部长对指数的发布和研讨给予高度的赞同,认为“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研讨是一件对未来交通发展非常有益的工作,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融入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上海海事大学原书记、校长於世成高度肯定本指数编制的开创性,认为尽管现在很多研究团队都在进行指数研究,但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港口投资评价的指数这是第一个,并且在“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的这个契机,这一指数的发布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原副主任张林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的特殊时间节点,发布这样一个指数是对“一带一路”倡议很好的回应。研究团队目前所发布的指数报告在数据方面以客观数据为主,在数据来源方面兼顾国内国外,从而能够以更全面、客观的方式评估“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港口的发展情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上海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和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方怀瑾;上海航运交易所党委书记、总裁张页充分肯定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港口活力指数报告的重要意义,指数的研究及发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该指数的发布充分体现了研究团队的历史责任感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马士基码头公司中国区总裁韩岩滨首先对研究团队顺利进行“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活力指数发布表示祝贺。他指出,马士基是港口码头的重要用户。从用户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10年以来,明显感觉到在港口建设企业以及港口运营企业的大力推动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次,通过用户体验的角度反映出本港口发展活力指数是客观的,也符合用户和市场对现实的一个感知。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航运处处长井艳指出,这份报告非常值得肯定,它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不仅从多个维度探讨了港口建设的进展,还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相呼应,具有重大意义。
中共上海市委研究室改革协调处处长施倩,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处长熊世伟认为报告的选题十分精准,同时对于此项工作的探索性表示认可,尤其是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围绕“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活力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报告以50个中国公司参与推动建设的港口为研究对象,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宗旨相契合,对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具有重要价值。
华东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终身教授宁越敏指出,正值“一带一路”建设十周年,这一报告的研究与发布契合国家需求与导向,具有重要意义。华东师大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德斌认为,港口近年来越发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国家发展的核心,“一带一路”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的研究及发布十分重要,是我国地理学走出去、开展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
与会专家的建议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指数编制的技术层面,目前的报告侧重于对客观数据进行深度探究,但对于主观数据和信息挖掘不足,建议构建一个以行业内专家为核心成员的专家团队,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进一步丰富指数结构;同时数据来源应向精细化方向改进,民营企业、港务集团、中国港口协会等多样化的参与主体也应被纳入研究对象。二是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报告对于未来的预见性与前瞻性,这是决策者、投资者及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提升指数对于行业的指导性。
据悉,在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协作下,由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的骨干人员,联合组建了“一带一路”国家港口发展活力指数研制团队,未来团队还将持续关注“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